忠烈馆-谯国夫人、元善

纪念馆:www.xettw.com/TT000036065
本馆由[ 花生壳壳]创建于2024年01月31日

冼夫人信仰在海外的亲和力 1

发布时间:2010-03-12 16:39:50      发布人: 花生壳壳

千百年来,翅誉百粤,威震南疆,并具文韬武略的巾帼英雄冼夫人的伟大精神,不但深深地影响着我国各族人民,对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合作,反对分裂割据,保障社会安定,改革陋习,发展生产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,而且冼夫人的伟大精神已传播到海外,据香港《旅港冼族宗亲会十周年纪念特刊》(1973)载:“冼夫人在梁陈隋三朝,保境安民,使粤桂越南高棉(高棉,现称柬埔寨)各地人民免受多次战争的侵害,生命财产保全甚多,因此,粤桂越南高棉人民多有纪念冼夫人之举。”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、华侨以及香港、澳门的居民都把冼夫人作为神灵来供奉,建庙设祠,定期祭祀,香火不断。逐渐形成了一种信仰,这种信仰产生一种亲和力。

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增江北区1969年12月建造了一座规模和外形均与高州冼庙相似的冼太庙。马来西亚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,各族有各族的宗教,各族有各族的尊神。华族则敬仰冼夫人。拿督[1]蒲进于1970年1月1日增江冼太庙开幕剪彩时的《献词》说:“增江善信为冼太新庙开幕,并设开光平安大醮,及聘请粤剧助兴……。我们常闻人仗神力,草凭春生,上帝有好生之德,下民有祈求之念。现马来西亚是独立之邦,民主自由,宗教自由,信仰自由,因此增江善信发起筹建冼太夫人大庙一间,耗资十万零贰仟余元,特色新奇,庙宇堂皇,为效忠政府,联络亲善,祈求圣神默佑,国泰民安,更望华族善信建庙同寅,和谐相处,共沐神光……。”[2]可见他们供奉冼夫人的目的,是在谋求民族之间的亲善友好。几十年来,冼夫人的精神已促进了马来西亚的民族融洽,使马来族与华族出现了团结友好、共同发展、安定祥和的新局面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,马来西亚曾发生过严重的种族冲突,占50%人口的马来族(又称巫族)发动攻击、枪杀仅占人口30%的华族。两族展开了残酷的械斗,死伤惨重。后来得政府派军队镇压,才平息了冲突。在多种族共处的社会里,民族间的互相谅解,和睦相处,友好亲善是十分重要的。后来,华族吸取了血的教训,便提出“要学习冼夫人团结外族的精神,与马来族消除仇恨,和睦相处”的主张。并于1962年6月委派老侨胞陆兆熊返回高州,到城东冼太庙,通过“引香”的仪式,恭迎“冼夫人”到马来西亚。十数日香火不断,持续南渡,才把“冼夫人”接到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增江,然后在那里建起一座规模宏伟的冼太庙,让冼夫人的伟大精神在马来西亚广为传播。1965年6月20日,他们在首都吉隆坡中华大会堂,向马来西亚全国发表宣言:“全力促进各民族和睦亲善,并反对任何挑拨离间各民族之感情。”“华族一向与其它民族,特别是马来族,和睦相处,倘若发生任何歧见,亦能抱着忍让的精神,圆满解决之。”“我们的立场是国家第一,也可以说是道道地地的爱国爱民的立场。让我们在此强调,不管那一个政党,如果他们干出挑拨及离间民族和睦的勾当,我们就暴露它、反对它、甚至消灭它。”[3]崇高的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。由于他们弘扬了冼夫人爱国爱民,以大局为重,以团结安定为本的德行,妥善处理了与马来民族的种族矛盾,才使马来西亚的华人、华侨能够真正安居乐业半个世纪,其他民族也同样享受了和平、繁荣、进步五十多年。华裔也逐渐进入马来西亚的政坛,涌现出李孝式、李剑桥、李裕隆、甘尚武、梁沾铨、邓绍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首领人物。八十年代开放改革以后,马来西亚茂名籍的华人、华侨,每年都组团回高州冼太庙观光、参拜。增江冼太庙的善信还捐赠了11万元给高州冼庙作维修的经费。可以说冼夫人的精神已在马来西亚的华族中扎下了根。


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>>

  • 写信时间:2012/06/10 07:58:49